首页 >> 康复资讯 >>公司动态 >> 警惕孩子扮“怪相”是抽动症惹的祸
详细内容

警惕孩子扮“怪相”是抽动症惹的祸

有些孩子总是不自主的频繁眨眼、挤眉、吸鼻、撅嘴、张口、伸舌、点头、面部抽动、耸肩、怪动作不断,由于这个“怪相”多发生在5-10岁阶段,男孩多于女孩,很多家长认为是孩子调皮学到的坏习惯,可是家长无论怎么教育这些“怪相”仍然出现。使得家长苦恼万分。启事很多扮“怪相”是抽动症所致。

近年来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孩子患上了抽动症,但很多家长对抽动症不够了解,而忽视了抽动症的治疗,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。什么是抽动症?本文简述如下。

抽动症也称为抽动障碍,是指一些无目的的、突发的快速的、无节律的反复进行的异常动作、异常声音或异常的肌肉收缩现象,抽动可以有意图地停止一定的时间,但是,是一种不能抵抗的不随意运动。抽动障碍可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声音性抽动。该症多数起病于学龄期,学龄前期并不少见,低于5岁发病者可达40%。运动抽动常在7岁前发病,发声抽动发声较晚,多在11岁以前发生。国内报道8岁~12岁人群中抽动障碍患病率2.42‰。男性学龄儿童患病危险性最高,男女患病比率为3:1~4:1。国外报道学龄儿童抽动障碍的患病率12%~16%。学龄儿童中曾有短暂性抽动障碍病史者占5%~24%,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患病率1%~2%,图雷特氏障碍终身患病率4/万~5/万。主要表现为突然的、间歇的、重复的、无规律性的刻板样运动,如眨眼、皱眉、摇头、伸颈、耸肩、扭动身体、跳跃、颜面的表情变化、踢地面、闻物品的味道,也可以有清嗓子的声音、作“空空“的咳嗽声音,发出动物的叫声或吼声,反复地说并不符合状况的单词或句子等,有些还有特异性声音抽动:秽语、反复地重复别人说的话、反复重复自身的语言或声音。其中约30%出现秽语症或猥亵行为。多数患者每天都有抽动发生,少数患者的抽动呈间断性,但发作间隙期不会超过2月。病程持续迁延,超过一年以上,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影响很大。抽动障碍是一种心因性疾病,目前认为是一种有生物学基础的疾病,病人可能是具有容易发生抽动的素质和遗传因素。

如果孩子出现了这些症状,应先与一些习惯性的动作相鉴别,习惯性的动作运动较慢,持续时间长,并且可以随意地中断。对于抽动症的患儿家长和老师因充分理解此病,不要因为认为出现这些症状的孩子是调皮所致而予以斥责和惩罚,应及时进行诊治,去除刺激因素和诱发因素,防止发展为慢性。对于多样性的抽动合并有声音性抽动的应及时到医院专科进行治疗,减轻孩子的抽动症状。


技术支持: 网盛科技 | 管理登录
seo seo